时间: 2024-11-25 22:48:09 | 作者: 产品动态
关于电子分频的基础原理我们已详细的介绍过,不过由于技术积累未达到足够程度,我们没详细的介绍关于电子分频的电路分类,今天就让编辑为大家介绍和对比这两种电路。
目前市面上最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两款电子分频产品分别是三诺的N-35G与惠威的D1080MKII,这两款产品分别采取了了无源电子分频与有源电子分频设计。按照目前电子分频技术的发展来看,其分类只有有源无源之分。
有业内资深设计师这么形容电子分频技术——“(电子分频技术)就如同有人第一个把鸡蛋竖起来后,其他人也能把鸡蛋竖起来一样,不过是一张窗户纸,一旦捅破,就再也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业内如果有太多令人费解的问题,相信对消费的人以及DIY爱好者都不是好事。我们此次对其进行解析就为了“捅破这层窗户纸”。
所谓电子分频,就是将分频电路提至放大电路之前的电路拓扑设计。有源电子分频电路就是分频器采用了有源滤波网络设计的电子分频电路;而无源电子分频电路则相反,由于他没有加入电源部分,因此叫做无源电子分频。
实际上要区分有源还是无源电子分频并不困难,在整个滤波网络中,电源支路的有无是区分两者的唯一条件,而非其它。在早期Hi-Fi领域里,有采用电子管、场效应管制作有源电子分频电路的方案,不过由于信噪比不能够达到设计的基本要求,因此没获得普及。一些文章以是否采用分立元件为区分条件的做法欠妥。
知道了两者的区别,我们就来分析两者的优劣,这两个方案在音质上究竟有没有优劣之分呢?答案是肯定的。以目前的硬件条件以及电路设计水平看,采用有源电子分频设计会在滤波部分有先天的优势。当然,我们还需要明确一点,这里的讨论只是有源电子分频与无源电子分频间的讨论,也就是说,讨论的点在分频网络,而不是整个音箱。
为什么我们会得到以上结论呢?因为输入音源的信号能量较弱,而无源电子分频采用的是初始信号直推分频电路的方式,衰减后送入功放电路的信号相对较弱。要达到与有源电子分频同样的信号强度,就必须在功放电路上作补偿。而这种补偿是没有选择性的,随之而来的噪音信号也会被放得更大。因此相比有源电子分频,在经过滤波电路后,无源电子分频信号质量理论上会弱于有源电子分频(前提是1、要有源电子分频电路设计得当,加入电源网络后可能会产生的不利影响能获得解决,解决这一个问题不难,但要求设计师要有良好的设计功底;2、仅就分频电路而论)。
这一点在Hi-Fi器材设计界是有定论的,而放到多媒体领域是否行得通呢?答案是不一定行得通,我们前面的结论是建立在有出色电路设计的情况下的。因为如果设计不当,采用有源电子分频设计的分频网络很可能会出现工作不稳定、噪声增大、反应速度不够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可以在一些专业的音响电路设计论坛里找到)。
这样的一个问题是建立在设计能力以及产品设计成本问题上的,要解决这一个问题,在Hi-Fi领域内不会有太大的阻力。而如果放在多媒体领域,即便人们设计出了优秀的电路,由于受成本问题约束,也不一定会去实现。
在不同条件下得出的对比结论是毫无意义的,而脱离周围制约环境讨论问题也是不可行的(理论上行得通,但实际施行时却受到制约)。
在多媒体音箱领域,以现有的产品做对比,我们其实就是很难分辨两种不同设计的差距的。或者说,我们并不能直接从听感上得出两者的声音差别是否是分频电路的有源或无源设计造成的(除非所有的听众都有较高的噪音分析能力)。因为影响音箱最终回放品质的因素很多,除了与电路部分相关外(包括选料和搭配),还与单元的优劣及其与电路的搭配、箱体本身的设计有关。一概而论的将音质优劣直接与有源无源挂钩是相当不科学的。
经过对电子分频设计的进一步了解,我们大家可以知道电子分频设计有着非常大的潜力,前景是相当广阔的。对于多媒体音箱来说,随着该技术的加入,音质的提升也是立杆见影的。而是否应该采用有源设计,应该结合这款产品的定位来看,而不能一排子打死。并且随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会产生的情况并非现在所能预料,(当初由于没成熟可用的运放IC,谁又能预料到电子分频应用会有今天的发展呢),这一切还需要看产业的进步,我们大家都希望未来能清楚看到更多更出色的电子分频产品,也希望电子分频技术能轻松的获得更大的发展。
富勒CO510游戏鼠标评测:百元性价比鼠标 这款应该是你们想要的游戏鼠标